B7家族成員已成為免疫治療的熱門靶點,被大家熟知的PD-L1就是B7家族成員之一,其也被稱作B7-H1或CD274。B7家族成員已被證明參與調節(jié)T細胞反應,廣泛表達于非淋巴組織。至今已發(fā)現(xiàn)10余種B7蛋白分子:B7-1(CD80)、B7-2(CD86)、B7-H1(PD-L1)、B7-DC(PD-L2)、B7-H2、B7-H3、B7-H4、B7-H5(VISTA)、B7-H6和B7-H7。
不同的B7分子在調節(jié)免疫細胞反應時產生正負不同的共刺激信號。在這10余種B7蛋白分子中,除了B7-H1外,研究較多的還有B7-H3、B7-H4、B7-1(CD80)、B7-2(CD86)等。其中由于B7-H3和B7-H4廣泛表達于多種類型腫瘤中,在調節(jié)腫瘤免疫反應中具有關鍵作用。因此,B7-H3和B7-H4已成為當下具有吸引力的廣譜抗癌靶點。
B7家族常見成員及其功能(來源:公開資料)
B7-H3作用機制
B7-H3是B7家族重要的免疫檢查點分子,是一種I型跨膜蛋白,由胞外區(qū)、跨膜區(qū)和短胞內區(qū)組成,目前其配體尚不明確。B7-H3表達于不同類型的腫瘤細胞中,在腫瘤生長和免疫應答中發(fā)揮作用,B7-H3常常在肺癌、頭頸癌、食管癌、前列腺癌、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等中過度表達,與腫瘤的疾病進展和不良預后相關。
目前,B7-H3確切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,研究者普遍認為其參與了共刺激和共抑制途徑。早期研究認為,B7-H3是共刺激受體,促進CD4+和CD8+ T細胞的增殖,刺激干擾素γ(IFN-γ)的生成;近年來的研究則表明B7-H3為共抑制受體,主要通過對T細胞的抑制作用,在腫瘤免疫逃逸中發(fā)揮作用。因此,通過阻斷B7-H3與其配體的結合,或能提升腫瘤治療的療效。根據(jù)CPM新藥研發(fā)監(jiān)測數(shù)據(jù)庫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目前,尚無B7-H3靶向治療藥物獲批上市。與此同時,全球處于臨床前以及II期臨床研究階段的B7-H3靶向在研藥物數(shù)量近年呈現(xiàn)快速增長的態(tài)勢。當前針對B7-H3靶點的藥物開發(fā)主要為B7-H3抑制劑,其中涉及單抗、雙抗、ADC、CAR-T等。
單抗
Y-mAbs Therapeutics研發(fā)的Omburtamab是一款進展較快的B7-H3單抗,作為一種放 射 性核素碘131標記的靶向B7-H3的單克隆抗體,Omburtamab靶向神經母細胞瘤等多種實體腫瘤中表達B7-H3的細胞,并結合到B7-H3分子上的生物功能關鍵區(qū)域--FG環(huán)依賴型構象。
2020年12月,賽生藥業(yè)與Y-mAbs Therapeutics達成協(xié)議,獲得Omburtamab在大中華區(qū)(中國大陸、中國香港、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)的獨家合作開發(fā)、注冊和商業(yè)化權利。
去年4月初,Y-mAbs Therapeutics向FDA遞交了Omburtamab用于治療兒童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/軟腦膜轉移的神經母細胞瘤的生物制品上市申請(BLA)。但是該BLA遭到FDA拒絕,原因是尚未有足夠證據(jù)表明omburtamab能改善總體生存率。
Enoblituzumab是一種研究性人源化Fc優(yōu)化抗B7-H3抗體,由MacroGenics公司研發(fā),其具有抗體依賴性細胞毒 性(ADCC),并經過改造減少了與抑制性受體FcγR的結合。在I期試驗中,Enoblituzumab與帕博利珠單抗聯(lián)合應用對各種惡性實體瘤患者顯示了可接受的耐受性和有效性。根據(jù)2018年癌癥免疫治療學會(SITC)年會上公布的數(shù)據(jù),Enoblituzumab聯(lián)合 PD-1單抗治療頭頸部鱗癌患者的客觀緩解率(ORR)達到33.3%;對于PD-L1低表達(<1%)的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患者ORR也達到 35.7%。
2019年7月,天境生物與MacroGenics達成合作協(xié)議,天境擁有Enoblituzumab在大中華區(qū)的臨床開發(fā)和商業(yè)化權利。
但在2022年7月,由于7例患者出現(xiàn)死亡,MacroGenics宣布終止II期臨床研究。關于B7-H3單抗的研發(fā),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。
雙抗
Obrindatamab是一款人源化CD3 xB7-H3雙親和性蛋白,由MacroGenics公司開發(fā),已在B7-H3表達的晚期腫瘤中進行了人體測試。但是由于其他原因,MacroGenics在2019年11月終止了臨床試驗。
ADC
MGC018是MacroGenics研發(fā)的一款靶向B7-H3的ADC藥物。由抗B7-H3 人源化IgG1單克隆抗體與DNA烷化劑杜卡霉素(duocarmycin)通過蛋白酶可切割連接子偶聯(lián)而成,DAR為2.7。
在2021年的ESMO年會上,MacroGenics公布了MGC018治療晚期實體瘤的I期臨床試驗。該研究共納入86例患者,其中包括40例前列腺癌、21例NSCLC、16例三陰性乳腺癌(TNBC)和9例黑色素瘤患者。結果顯示,在32例可評估患者中,ORR為25%(8/32),其中包括4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例NSCLC患者。在安全性方面,常見的嚴重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以及血小板減少。
試驗結果表明,MGC018在前列腺癌和NSCLC中具有良好的治療前景,但安全性值得進一步探索。
BAT8009是百奧泰開發(fā)的一款靶向B7-H3的ADC藥物,擬開發(fā)用于實體瘤的治療。BAT8009由重組人源化抗B7-H3抗體與毒 性小分子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,通過百奧泰自主研發(fā)的可剪切連接子連接而成。
臨床前研究顯示,BAT8009具有高效的抗腫瘤活性,毒素小分子有很強的細胞膜滲透能力,在ADC殺傷癌細胞后能釋放并殺死附近的癌細胞,產生旁觀者效應。另外BAT8009的穩(wěn)定性和安全性良好。目前BAT8009處于I期臨床研究。
DS-7300由第一三共研發(fā),是由抗B7-H3人源化IgG1單抗、可裂解的連接子、細胞毒 性藥物Dxd構成的ADC藥物。在2021 ESMO年會上,DS-7300的首 個人體I/II期劑量遞增部分研究數(shù)據(jù)公布。結果顯示,在70例晚期實體瘤患者中,15例達到部分緩解(PR),32例達到疾病穩(wěn)定(SD),且安全性良好。目前正處于I/II期臨床研究中。
ABBV-155由單克隆抗體、連接子、BCL-XL抑制劑偶聯(lián)而成,由艾伯維開發(fā)。在2021ASCO年會上,ABBV-155的I期臨床結果公布,研究顯示: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未觀察到ABBV-155的劑量限制性毒 性,而且作為單藥治療或聯(lián)合紫杉醇治療均表現(xiàn)出耐受的安全性和抗腫瘤活性。目前正處于I期臨床試驗。
CAR-T
TAA06是博生吉生物自主開發(fā)的B7-H3 CAR-T細胞療法。其作用原理為通過識別膜B7-H3可以直接殺傷腫瘤細胞,小分子抑制劑可以通過結合B7-H3的IgV域FG環(huán),阻斷B7-H3和受體結合,阻止腫瘤逃避免疫反應。2022年3月18日,F(xiàn)DA宣布授予TAA06孤兒藥資格認定,3月26日,F(xiàn)DA又宣布授予該療法罕見兒科疾病認定,用于治療神經母細胞瘤。
B7-H4作用機制
B7-H4也是B7家族重要成員之一。它是一種I型跨膜蛋白,由一個信號肽區(qū)、一個胞外區(qū)、一個跨膜區(qū)和一個胞內區(qū)組成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B7-H4能夠阻斷效應T細胞的炎癥功能,減少IFNγ等細胞因子的產生,并抑制其增殖。另外,B7-H4還調節(jié)T細胞的分化,抑制其分化為效應T細胞,介導腫瘤的免疫逃逸。由于B7-H4 廣泛表達于多種腫瘤,因此成為抗癌藥研發(fā)的潛力靶標之一。目前針對B7-H4的在研療法多為抗體和ADC藥物。
B7-H4在研藥物(來源:公開資料)
在ADC藥物研發(fā)方面,AZD8205是首 個利用阿斯利康專有l(wèi)inker技術構建的ADC藥物,由新型拓撲異構酶1抑制劑AZD'0133和靶向B7-H4的抗體連接構成。其主要作用機制是將AZD'0133在細胞內遞送至表達 B7-H4的陽性細胞,進而引起 DNA 損傷和細胞凋亡。
在一項針對26例TNBC人源腫瘤組織來源移植模型(PDX)的研究中,單次給藥 3.5 mg/kg AZD8205 的總緩解率(腫瘤較基線消退≥30%)為69%,其中完全緩解率為36%。試驗初步證實了AZD8205是B7-H4 陽性實體瘤的一種潛力候選治療藥物。
目前國內只有一款針對B7-H4的ADC藥物進入到臨床開發(fā)階段,即翰森制藥的 HS-20089,于2021 年11月啟動了I期臨床。
在雙抗研發(fā)方面,國內進展較快的是和鉑醫(yī)藥,其同時擁有CD3/B7-H4 雙抗藥物 HBM7004和4-1BB/B7-H4雙抗HBM7008。HBM7008由和鉑醫(yī)藥創(chuàng)新的免疫細胞銜接器HBICE平臺開發(fā),具有獨特的腫瘤表達特異性和免疫調控活性,有望在PD-L1陰性或對PD-1/PD-L1免疫治療藥物耐藥性的患者中,產生更好的療效;另外憑借新型生物學作用機制及雙抗設計,HBM7008還有望避免4-1BB可能引發(fā)的肝毒 性風險。目前正處于I期臨床開發(fā)階段。
B7-H3和B7-H4作為兩個B7家族重要成員,已受到越來越多藥企重視。B7-H4的熱度雖然不如B7-H3,但近年來也開始有更多藥企布局。目前B7-H3及其受體的確切作用機制尚未明確,但研究已證實B7-H3在所有類型的癌癥中高度表達,但在正常組織中的分布有限,因此是一個有效的安全靶點。針對B7-H3和B7-H4靶點,單抗、雙抗、ADC、CAR-T等多種靶向免疫治療策略已經被開發(fā)出來并在臨床試驗中進行了驗證。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,相信很快會有首 款藥物上市。
參考來源:
1. Kenneth Peuker et al. Microbiota-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hemyeloid calcineurin-NFAT pathway inhibits B7H3- and B7H4-dependent anti-tumorimmunity in colorectal cancer. Immunity. 2022.
2. Eugene Shenderov et al. Targeting B7-H3 in prostate cancer: Phase 2 trial in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using the anti-B7-H3 antibody enoblituzumab, with biomarker correlatives. J Clin Oncol 40, 2022 (suppl 16; abstr 5015).
3. https://www.cn-healthcare.com/articlewm/20220526/content-1363423.html.
4. Mersana Therapeutics announces FDA fast track designation granted to XMT-1660 for the treatment of triple-negative Breast Cancer.
合作咨詢
肖女士 021-33392297 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